王仁富了解到,日本方面也有学者在研究鸿胪井碑,并且著写了这方面的史学资料。几年前,在日本友人发来鸿胪井碑的照片时,就附带着相关书籍。 据王仁富介绍,1967年5月12日,日本学者渡边谅有机会进入皇宫,直接看到了鸿胪井碑。然而,他看到的景象让王仁富痛心不已:“石顶中央凿了一个孔,孔中立了一个八角形石柱,用来支撑亭顶盖的中心部分。”王仁富心里的酸楚也是所有中国学者的酸楚,“明明是自己国家的文物,却只能从几张照片上看个大概,亲手触摸一下更成了奢望。这样的人为破坏,等于在鸿胪井碑的头上插了一个钉子。”刻石的损坏和时不我待的信念,让王仁富走上了寻求鸿胪井碑回归的漫漫长路。 王仁富热爱着这份事业,他以每月4000多元的退休工资作为科研经费,游历讲学,始终不放弃对鸿胪井碑的研究。他希望,日本友人哪怕将鸿胪井碑的复制品送还给中国也好啊! 王仁富家中无儿无女,老伴也去世了,家中有弟妹。如果老人没有外出游历讲学,还可以把节省下来的家贴补给亲属,但家里人支持他这么做,每当看到王仁富在外地讲学,便会高兴地说,“大哥讲的真好!” 几年来,他的追寻感动了很多人,但也有人不理解。“也有人问我,就是把碑要回来,能卖多少钱?你这么做有什么意义?”王仁富笑道:“鸿胪井碑没人能买得起,只有历史买得起。” 王仁富还有一个心愿:“我希望能找到一位崔氏的后人,和我一起去东京。起码表明我们中国人没有忘记这块碑,没有忘记这段历史。” 新闻链接——鸿胪井碑 唐代石碑刻,纠正了某些外国学者认为渤海国(我国东北地区)是与唐王朝完全对等的独立国家的错误观点,是1300年前大唐盛世时期,我国领土统一和民族融合的重要物证。现藏日本皇宫内。 唐代,我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鞨族的经济与军事发展迅速,主要力量集中在边陲重地营州(今辽宁省朝阳市),已经对唐政权构成较大的威胁。公元696年,松漠都督、契丹人李尽忠在营州反叛唐朝。粟末靺鞨首领趁机率部东迁以求自立建国,此事震惊了唐朝廷,武则天为阻止其建国,派兵进行讨伐;公元698年,唐朝大将李楷固率领唐军与靺鞨首领大祚荣所率部下在天门岭(今吉林省哈达岭诸山)进行了激烈的交战,结果唐军战败而归。大祚荣率部迁往牡丹江上游的东牟山(今吉林省敦化市)修筑城池,自立为震国王;公元705年唐中宗继位后,采取和平的方式来化解边疆冲突,于当年便派侍御史张行岌招慰大祚荣,大祚荣为了表示诚意和忠心,派儿子到唐朝朝廷任职,唐中央政权与靺鞨的关系得到极大的缓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