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刘中华)一直以来,敦化市文广新局把强化政德教育摆在突出位置,结合工作实际,树立“四个结合”理念,全面推进我市文体事业繁荣发展。 一是将政德教育与打造学习型组织相结合。敦化市文广新局把学党章、学理论、学典型贯穿政德教育的全过程,结合“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廖俊波、黄大年、郑德荣等先进典型的事迹,撰写理论文章和学习体会。认真开展干部作风大整顿活动,召开全系统干部作风大整顿活动动员大会,开展干部作风整顿征求群众意见座谈会,深入查找自身作风问题,立行立改,制定查摆问题、原因剖析等五个清单,并坚持开门整改,全程接受群众监督。以红色教育为依托,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温入党誓词、“学习新党章”、“弘扬抗联精神、重走抗联路”、“党性锤炼”等主题教育活动10余次。 二是将政德教育与传统文化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工作职能,以政德教育助推传统文化保护开发。通过向上争取资金加强“柳编文化博物馆”、省级非遗项目“山泉祭”、“朝鲜族顶水舞”、“传统冰灯制作技艺”的保护开发工作,组织“秋梨构柳编”、“中国刀画艺术”非遗项目参加全国各项非遗展览活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项目已经完成编写《方案》、《论述》、《建议》、《保护计划》等前期工作。大蒲柴河镇大蒲柴河村已获批国家级传统村落,柳编文化博物馆完成装饰并对外开放,秧歌文化博物馆、市博物馆全年接待参观游客达5.5万人次。完成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绩效考核及第四批传承人和第二批传承基地申报工作,其中“秋梨沟柳编”传承人安宝民和“百年恒记饺子制作技艺”传承人王培柱被评为省级传承人,“山泉祭”传习所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长白山采伐开山习俗”、“秋梨沟柳编”、“百年恒记饺子制作技艺”入选2019-2020年度省级文化遗产保护补助资金备选项目,年初成功举办了“2018中国敦化传承与创意非遗汇展”。 三是将政德教育与文体惠民工程建设相结合。挖掘政德教育内涵,让城乡群众共享文化惠民成果。开展“六送”活动送书籍17590本,送演出65场,送技能12期,送书画300幅,送设备36台套,送电影500场。完成了303个村、19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挂牌,农家书屋、农村文化大院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市图书馆、群众文化馆、博物馆、秧歌文化博物馆、德润书屋免费开放,全年累计访问量15万人次,图书馆芝麻信用免押金办证借阅功能正式开通运行。举办读者活动15次、图片展12次,参与读者16万人次。成功录制《敦化春晚》、《少儿春晚》通过敦化市电视台和互联网播出。创编《悦动吉林 咱最美》、《大美六鼎山》等歌曲6首,歌伴舞《咱这嘎达》、《健康动起来》等3部,舞蹈 《刀尖上的舞者》、《峥嵘岁月》2部。成功举办“三节”系列活动、“全民健身百日行”等群众体育活动75场,市区及303个行政村广场配备健身路径器材实现全覆盖,群众体育活动水平与健身质量不断提高。在省十八届运动会上,敦化市代表队共取得了11金11银8铜,再次打破敦化竞技体育记录,向上级院校成功输送4名运动员,青少年体育工作和竞技体育成绩不断进步。 四是将政德教育与文化品牌活动相结合。夯实政德教育基础,推动品牌活动不断创新。第四届国际冬泳邀请赛邀请到俄罗斯、巴基斯坦等25个国家和地区61支代表队618名运动员参加,并成功闯进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冬泳日示范活动25站之中,央视一台、朝闻天下、新浪、搜狐等25家媒体对本届赛事进行了宣传报道,其中:央视、吉视通、新浪的直播关注群体300多万人,留言700多条,活动宣传片由于关注热度高,被百度推送至新闻首页。第三十一届传统秧歌展演反响热烈,本次秧歌展演共有20支秧歌队伍参与,参演人员2000余人,彩车及锣鼓车50辆,参观群众20万人次。吉视通、新浪网、敦化信息网全程进行了网络直播,关注人群100余万人。第十五届“五一”文化体育游园节设置文艺演出区、体育比赛区、体育互动区、非遗展区等21个活动区域进行文体表演、非遗展、饮食游乐活动项目,参与社会团体50个、文艺演出团体11个,体育单项协会28个。开幕式现场直播观看群众4.5万人次,累计参与人数10万人次。成功举办第七届全市农民健身运动大会,来自全市16个乡镇1500名运动员参加了12个集体项目及7个个人项目,全面展示出敦化新农村建设成果和当代农民的崭新风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