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吉林敦化10月20日电(记者宗巍 姜明明)坐落在长白山腹地的吉林省敦化市,因为是唐朝时期渤海国的都城,又常被人们称为“渤海古国”。它境内有许多历史遗迹,其中最为出名又神秘的要数二十四块石。记者日前来到敦化市,近距离参观了这一遗迹,同时也了解到这个古城的现代“旅游经”。 敦化市历史悠久,取名自《中庸》中的“小德川流,大德敦化”。公元698年,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率众在此筑城自固,建都称王。公元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始称渤海国,建都于忽汗城,即今天的敦化市。 19日上午,记者从雁鸣湖镇赶往敦化市的路上,路过一个名叫腰甸的村子时,看到路旁树立着“二十四块石遗迹”的牌子。拐进腰甸村,步行五分钟便来到位于村边田地中的这一遗迹旁。 顾名思义,二十四块石就是由24块石头组成的一个长方形石阵,石阵分为三行,每行八块。记者看到,这些类似石墩的一块块大石头,都有打磨加工过的痕迹,石质均为玄武岩。这些整齐排列的石头,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 “它是用来给死去的渤海国公主停放棺木的。”正在近旁玉米地里掰苞米的一名腰甸村村民这样告诉记者。 更为神秘的是,二十四块石并非一处。从敦化北上到黑龙江省宁安去的路上,这种二十四块石的古遗址有好几处,仅在敦化境内就有四处,分布在江东、官地、林胜和腰甸。另外,在朝鲜境内咸镜北道一带的会文里附近,也发现了二十四块石遗址。 分布在这些不同地方的同样的石阵,难道都是用来给渤海国的公主停放棺木的?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施立学表示,关于二十四块石的传说有很多,比如停灵说、祭祀说、驿站说、仓廪说等,但直到现在也没有哪种解释能够让人完全信服。正因如此,关于渤海国这一历史遗迹的研究,直到现在还受到关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