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景生·文
(接中)
我与敦化市的文学社团有过一段不解之缘。 一九八六年初至一九八七年底的两年里,敦化市仿佛一夜间崛起了许多文学社团,出现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涌现越来越多的文学青年。 在敦化市影剧院售票室里间的一个简陋的办公室里(文联临时办公地),我与文联邢志安主席几乎每个星期都能接待到来自全市基层各文学社团的文学青年。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莫属延边第二师范学校“沙田”文学社,记得这个社团在辅导老师王军同志的组织协调下,文学社员们自己组稿,自己刻板油印“沙田”文学报,以校刊的形式在全校发行,一度在学生中产生很大的影响力.
也许是因为与那些文学青年同龄的缘故,我与文学社团的王培丰社长和一名周姓女生副社长很谈得来,他们利用学习的空暇时间也经常光顾市文联办公室.与邢主席和我聊开展文学活动的事情,还把每一次出刊的“沙田”文学报递交文联一份存档。王培丰毕业后好象进了政府机关,后来听说调到外地工作去了。那名姓周的女社长被分配到了珲春教书,我在《延边日报》副刊上读过她的文学作品。
社团成员中有一名叫赵艳丽的女生,文笔很好。她曾针对我当时发表在《延边日报》副刊上的《男孩子与麻雀》和发表在《婚育周报》副刊上的《山野人家》两篇散文诗作品,与我进行了一番书信探讨和交流。她也曾是文联的常客,还帮我借书籍看,当时流行的琼瑶小说《窗外》.《我是一片云》.《碧云天》.《烟雨蒙蒙》等,我几乎都是通过向她借书才看到的。她毕业后回家乡沙河沿当了教师,我曾在《天池》杂志上读过她的一篇小说作品,写的很有特色。我一直还保存着她当年与我交流文学思想的信件。
文学社成员中还有一名叫王玉珏的学生诗歌写得很好,很多人都喜欢读他的诗,《延边日报》副刊发表过他的诗歌作品。还有一位文学社成员以一个疯子为小说素材,在《延边日报》副刊上发表了将近一个整版的小说作品,遗憾的是我没有记住他的名字。
这期间,敦化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总工会.市文化局.市广播电视局及市教委等6家单位联合举办了一次“敦化市首届5.1诗会”,全市各文学社团几乎都参加了。在那届赛诗会上,“沙田”文学社社员刘瑞生同学凭借自己的一副好嗓子和声情并貌的文学气质,引起了评委席上就坐的敦化电视台编辑周长顺老师等领导的关注,在邢主席的积极推荐下,刘瑞生毕业后如愿以尝地进了市电视台,一度成为敦化新闻节目的著名男播音员......。
一九九一年夏,我在敦化市公安交警大队从事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期间,延边州公安交警支队在敦化举办了一次“全州首届交通安全知识大奖赛”,在敦化赛区比赛前,我向组委会提议让敦化电视台的刘瑞生和刘金兰两位播音员做大赛主持人,组委会采纳了我的建议。
大石头林业一中的“翠柳”文学社经常参加市文联举办的各项文学活动。我曾经编发过文学社社员孙锡梅和苏红玲同学的文学作品,当时市文联正试出刊一期以贺敬之部长手书题词“雁鸣湖”为刊头的八开四版文学小报。记得苏红玲同学看到自己的作品发表后,还写信求我给她寄去几张样报。还有一名叫曹雅杰的女同学也经常与我写信联系,探讨文学方面的知识。我至今仍保留着她们的那些信件。
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听说孙锡梅.苏红玲等都在文学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真为她们的今天感到欣慰。
一九八七年五月,敦化市广播电视大学成立了一个文学社,该文学社的顾问有刘殿荣.姜英文和窦延文等同志,辅导老师是路景林,社长是李公皓,副社长是尹卓铃,主要成员有:刘德远、关欣、申玉秋、郭秀铃、周启江、金粉玉、尹希丽等十余人,编辑出刊油印小报《芳草》。
在这群人里,刘殿荣和姜英文也是我文学方面无话不谈的老师和朋友,他们的诗歌写得很好 ,经常在地区.省及国家级报刊上发表。记得后期我在市科协搞科技开发办信息报时,还转发过刘殿荣的诗及姜英文的俳句作品。窦延文是四平师范学院的毕业生,与我有过一面之交,当时他在敦化市实验中学工作,那年果均老师在家里转达《天池》杂志的征稿启示时,刘祚智给我介绍说窦延文的诗写得不错。此外,在《延边日报》文艺副刊上,我经常能读到文学社员刘德远的诗歌作品......。
敦化一中有个“绿草”诗社,成立伊始,邢主席曾带我与陈廷国前去祝贺。诗社辅导老师杨光是一个写诗爱好者,曾经获得过“敦化市热爱家乡首届歌曲创作大赛”作词一等奖。他喜欢找我与陈廷国喝酒谈文学与诗歌,我们曾经有过许多愉快的星期天。后来,他调到延边州群众艺术馆工作去了。我曾在延边电视台的“人物”专访栏目里看到过介绍他专注收藏事业的专题片,从片中看出他在事业上和生活上都很称心。《延边日报》文艺副刊经常刊发他的诗歌作品。
李玉香老师是敦化市职业高中“绿洲”文学社的辅导老师,她本人擅长写小说,作品曾在《延边日报》副刊上发表。《延边日报》文艺部的姜懋源老师曾夸奖她的文笔很好。李老师曾聘请我去给文学社的同学们讲过一堂课,主要是谈了一些热爱文学的思想和投稿的经验。据说敦化电视台的刘殿荣老师也曾给文学社的学生们讲过文学课。
李老师是个有心之人,年终的时候,文学社的同学们给我送来一副皮手套,算是纪念和感谢我曾经给他们上过一堂文学课。后来,我在《延边日报》副刊上和州群众艺术馆主办的《海兰江》杂志上读过文学社学生们的作品。
翰章乡“关东烟”文学社的陈廷国是我的文学挚友,前面的文字里我曾提到过他,据说文学社的几名社员都是农民,当年曾在红石教书的诗歌爱好者陈静平对文学社多有了解。我所掌握的是后期他帮李受珊老师搞敦化市文艺志材料那会儿写了不少小说和戏剧作品,有的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有的获了奖.......。
再有以红石乡红石村王振宇挑头的“振宇”诗社,他是吉林省长白山诗词学会会员,经常有诗词作品发表在会员刊《长白山诗词》上面。
此外,以企业工会干部尚英杰.市邮电局职员郭朋等同志自发组织的敦化市“美人松”文学社,也在市文联的倡导下开展了许多有声有色的文学活动,很多文学社员的作品先后发表在省及地区级报刊上。
我曾与敦化林业局公安处的徐信.敦化林业局集经处的张国君.胡晓燕在一起效仿当年敦化“四友”的样子组成了一个“森林”文学社,开始,我们雄心勃勃,常聚在一起谈文学和交流文学思想,尽管我们各自都没少有文字见诸于报刊,可没有一个像“四友”那样成为真正的诗人和作家。徐信远走他乡去了吉林;晓燕念完延边大学进了延吉政府部门;张国君也还算是一个成功的私人企业业主,经营广告装潢业赚了点资本,经济上很丰实。我就不值得一提了,除了文学方面留给我的那些点滴温馨的记忆,别的就一无所获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