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大院是我省涌现出来的农民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方式,是农民自办文化的一种新兴形式。在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引导和扶持下,目前我省各地已有各类文化大院4000余家。农村文化大院已经真正成为群众精神生活的乐园、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提高农民素质的新型学校。 各级政府推动有力。省委、省政府对农村文化大院建设高度重视,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全省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的意见》和《吉林省农村文化大院建设规划》,每年拨付专项资金予以扶持,到2013年末可基本实现全省村村有文化大院的建设目标。文化大院建设任务列入了全省民生实事和省政府重点工作目标制,组织部门、宣传部门、财政、科技、教育、新闻出版、广电、体育、农委、文明办、新农村办公室、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大力支持,为农村文化大院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推荐阅读
武汉建行网点发生爆炸 疑因歹徒抢劫 居民电价远低于国外 农民参与积极性高。各地举办的农民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书画大赛、歌曲大赛、剪纸大赛、健身舞大赛、演讲会等文化活动为广大农民搭建了交流展示的平台,提高了农民参与和建设农村文化大院的积极性。农民自办文化的想法在开始萌芽、开花和结果,全省广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文化热心人和文艺骨干。他们通过自己办文化大院这个综合性的载体,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变“三下乡”为“常下乡”。双辽市敖卜村的赵玉发利用自家的房屋搭建了小剧场,自掏腰包平整了自家门前的园地办起了文化大院,组建了几十人的小剧团和秧歌队,他们常年坚持演出,在当地颇有影响。 因地制宜,特色鲜明。大多数农村文化大院都是以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 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服务点为依托,以扭秧歌、文艺表演、体育健身活动为载体,传播农村实用技能(技术),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开展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实现了资源共享。以剪纸、二人转、象帽舞、刺绣、根雕、萨满文化、延边朝鲜族歌舞、蒙古族马头琴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大院突出了我省鲜明的民族、民俗特色。 注重培育特色产业。农村文化大院建设进一步由自娱自乐的单一性发展模式,向特色化、产业化的多样性方向转变。像东丰县农民画、敦化市刀画、吉林市松花湖浪木根雕、东辽县葫芦雕等已开始进行市场化运作。敦化市大石头镇三位农民利用文化大院,办起了刀画培训班,已培训农民400多名,年收入可达27万余元。 引导农民科技致富,为农民带来实惠。乾安县农民靳秀英,根据当地农民种植养殖需求办起了农家图书大院,以农村适用图书为主。她还请来吉林农业大学的教授,给村民讲授农业科技知识和帮助农民测土施肥。她的图书大院读者常年不断,深受农民欢迎。 活动开展丰富多彩。全省广大农民依托农村文化大院坚持开展活动,自娱自乐,自编自演,说身边事,唱家乡人,深受农民欢迎。安图县万宝镇红旗村的民俗文化大院表演的《鹤舞》、《象帽舞》等颇具特色的民族舞蹈已经成为当地的艺术精品。德惠达家沟镇后窑屯文化大院表演唱《四大妈夸新农村》上过央视的《焦点访谈》。 农村文化大院促进了农民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为加快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今,农村赌博、滋事、酗酒的少了,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多了;婆媳、夫妻吵架的少了,相互尊重、尊老爱幼的多了;邻里纠纷少了,互帮互助的多了;迷信的少了,移风易俗的多了。记者孟凌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