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高效的政务环境。大力开展“软环境建设年”活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各类审批和收费项目,实行项目报批和公示制度,弹性收费一律执行下限标准,确保投资无障碍。积极推行阳光政务,充分利用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系统,将442个行政审批收费项目纳入大厅统一管理,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服务承诺制,实行项目“全托式”服务,对重点项目开通绿色通道,使项目入驻“零障碍”。建立企业“安宁日”制度,严厉整治“三乱”和“中梗阻”现象,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不受干扰。 四、完善机制,凝聚合力,充分激发项目建设的内生动力 抓项目建设,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关键在人,核心是干部。为此,敦化市从完善机制入手,充分调动各级干部抓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领导包保抓项目。成立项目建设领导机构,实行市级领导包保重点项目责任制,按照“在建项目抓进度、保投产,落地项目抓前期、保开工,跟踪项目抓洽谈、保签约”的原则,全程跟踪调度;坚持高位推动,针对重大项目审批立项难的实际,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跑省进京沟通协调,为项目建设铺平了道路;定期召开会议,及时调度项目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重大项目如期推进。二是激励干部抓项目。将项目建设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旗帜鲜明地树立以项目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用人导向,对上项目有本事、抓项目有办法、服务项目有成效的干部,提拔重用。同时,按照“奖金归个人,部门得奖牌”的原则,对在项目建设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干部给予重奖,让广大干部时时有压力、有动力、尽全力。三年来,16名干部因对项目建设贡献突出受到提拔和奖励。三是全民发动抓项目。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重奖招商引资有功人员和项目建设功臣,支持杰出投资者当选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通过这种“在经济上给实惠,政治上给地位”的做法,充分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审视敦化昔日的发展成果,根本在于及时转变观念,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关键。未来几年,敦化市将继续深入实施“项目突破”战略,通过大上项目、上大项目,全力推进“三化” 统筹,实现跨越赶超。到2016年,全市开工建设项目2000个以上,其中投资20亿元以上项目达到10个以上,亿元以上项目超过100个,2000万元以上项目要超过1500个。 来源:中国日报吉林记者站 (记者 刘明太 通讯员 王晓光) 实习编辑:孙瑞雪 相关新闻: 敦化法院被授予"立案信访窗口"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开发区建设引爆敦化市经济“核聚变” 敦化:放心“菜篮子” 反季不缺货 敦化市科普大集暨敖东大市场农资展洽会见闻 敦化市江源镇新发村发展菌业 带动农民致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