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68岁的“小朋友”为95岁的曾经的幼儿园老师过生日;他们是东北师大幼儿园1955届毕业生,这次七夕相聚他们竟等了一个甲子—— 长春晚报记者 肖虹 昨天是七夕节,也叫中国情人节。在某主题餐厅,30多位出生于1948年、虚岁68岁的老人为他们当年的幼儿园老师、95岁的石景贞老人过生日。这是他们自1955年幼儿园毕业后人聚得最全的一次——东北师范大学幼儿园1955届毕业生,经历了60年一个甲子,从各地回到家乡长春,忆往昔,谢恩师,叙友情。 一句口误“一丝不挂”戳中笑点和泪点 都已年近古稀,60年前的幼儿园同窗中,已有三四个人永远来不了了。 能来的人,则是横下心,克服千难万难也要来:有的与帕金森病魔抗争,从上海“打”着飞机赶来;有的连夜从大连赶来,当日5时刚下火车;有的从北京、有的从深圳、有的从广东,更有从大洋彼岸的美国特意飞回来,只为这次隔了60年的“发小”会、谢师会。 “当年我们这些人都是东北师大教职工子女,从3岁孩童起的十几个年头,我们就是沿着东北师大门前的自由大路——那条一路白杨树的5里长街;从东侧的东北师大幼儿园起步,向西仅经过一条小街,就到了师大附小;再走过一条小街,就是师大附中,我们一直在这里读书,读完小学、初中、高中……”同学会召集人之一、68岁的史晓华说,“我们这次聚会经过了将近一年的筹备,请到了当年的幼儿园园长、95岁的石景贞老师,请到了我们当年读小学三年级时的班主任、后来的师大附中校长、今年78岁的张子彬老师。聚会筹备阶段,还有大连的同学‘一丝不挂’(一丝不苟)地遥控指挥……”当听到“一丝不苟”被口误成“一丝不挂”时,年逾古稀的老同学们都笑了,也哭了。“我们这些人还真是‘一丝不挂’从穿开裆裤时结下了友谊!”有人说。 鞠躬 献花 唱儿歌 谢恩师 宴会开始前,95岁高龄的石景贞老人在儿女的搀扶下来到现场。老人耳聪目明,身子硬朗,甚至还能对照60年前的毕业照老照片,说出每个“孩子”的名字:“隋龙,咱班里最淘的,后来出息了。侯学章,第二淘气的,更出息了,都跑到美国去了……” 1955年这届幼儿园大班小朋友毕业时,石景贞才30多岁,而今,石景贞已经95周岁了,当年园里的这些孩子们如今68岁了,事业有成,儿孙满堂,成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了。“无论石老师是当年的30岁,还是如今的95岁,她都是我们大家心目中的女神。”当年“最淘的”隋龙抱着石老师说。 60年,这些老同学的容颜从当年胖嘟嘟、粉嫩嫩变成如今满头银发、满脸皱纹,没变的是那份同窗情谊。慨叹、相拥、流泪,好多老同学数十年未见,一见面竟还能认出彼此…… 落座。同学们听石老师在前面讲话,就像当年一样;听石老师唱那首熟悉的“老师,您早”,不自觉地合唱,那是他们儿时最美的旋律。桃李满园,同学们向石景贞老师、张子彬老师鲜花,感谢恩师的教育。“祝愿我们的石景贞老师身体健康,活到150岁!”大家举杯,向老师鞠躬敬礼。 那段动荡的年代是他们集体的记忆 1948年出生,1955年从东北师大幼儿园毕业,同年进入师大附小读书,这30多位老人中有很多人还一起读初中、高中,然后是读高二下学期时的动荡——1968年11年,他们中绝大多数人“上山下乡”,作为知青插队到各地,从此开启了各自不同的人生轨迹。 朱华里,1968年读高二时被分到当时的永春公社插队锻炼,先在村里当了几年小学教员,后来到中学当了物理老师,1973年经推荐到东北师大物理系读书,1976年毕业后分配到吉林工商学院任教,现已退休。 隋龙,读高二时到敦化插队,1973年经推荐到东北师大体育系读大学,此后换了几次工作,后到大连海事大学任教,现已退休。 王慰新,这位可以说是世界花样滑冰冠军组合申雪、赵宏博的师爷辈;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搞体育,后来成为花样滑冰专业运动员,1972年起历任业余体校、省体校、国家集训队教练员。王慰新当教练的时候,申雪、赵宏博的主教练、现国家花样滑冰队总教练姚彬还是名运动员。 侯学章,1968年读高二下学期时被分到榆树插队务农,因为会拉二胡,1970年1月进入当地文工团;1977年恢复高考后,1978年3月候学章考入东北师大数学系,后来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4年;1996年应美国大学邀请,做了一年访问教授;1997年至2000年在美国大学攻读数学博士学位,后受聘于美国马里兰州立Towson大学数学系,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终身教授。侯学章说,他现在还带学生,给研究生上课,“美国的大学教授一般要75岁到80岁才退休,所以我还算年轻骨干呢。” 那段岁月给予他们的不仅是洗礼,更是人生的历练。如今回味,往事如烟。 当年的30多个同学后来真成了一对儿 “发小”的故事永远说不完。当年,女孩子们一起玩“跳房子”、跳皮筋、捉蝴蝶蜻蜓;男孩子们踢足球、上房偷杏、爬树掏鸟窝……青春年少时,他们内心隐秘处也曾深藏过心仪的“他”或“她”,那是最纯洁美好的初恋。 68岁的朱华里回忆,当年的东北师大幼儿园不在校园里,而在自由大路与人民大街交会处,“两栋楼,一栋幼儿园,一栋小学。从1953年我们上幼儿园小班到1955年从幼儿园毕业上小学二年级,我们这30多人的童年都是在这两栋小楼里度过的。直到上小学三年级,才搬进了自由大路现在的师大附小校址。后来读初中、高中时很多人还是同学,比如我和隋龙。” “你俩从幼儿园起做同学这么多年,就没擦出点儿爱的火花?”记者问朱华里老人。她想了想说,“可能擦出来过,但很快就被时代淹没了。” 据了解,当年幼儿园同班的这30多个同学后来只成了一对,马燕生和郭玉洁,郭玉洁因为身体原因当天没来。 马燕生回忆说,“小学后我们(他和郭玉洁)就分开了,初中、高中、插队都不在一起。27岁那年有人给我介绍对象,事先也没说对方叫啥名,等见面一看,我俩马上认出了对方,这不是老同学吗,然后谈恋爱,当年就结婚了。” “今天是七夕节,您老伴没来,打算回去送她什么礼物?”记者问马燕生老人。“都多大岁数了,我们不用这个!”老人摆摆手,又说,“我多拍点儿老同学的照片,回去给她看。这是最好的礼物了!” 新闻快评 绿叶对根的诉说 王者东 尽管,已经头顶白发,双鬓染霜,但在老师面前,我们还是小孩子。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面对曾经培育我们的园丁,我们对他们的称呼永远是“老师”。昨天,是一个特殊的节日——七夕节,在这一天,在某家餐厅东北师大幼儿园的发小之情,因师恩跨越世纪相聚。自由大路的白杨已饱经岁月风霜,东北师大幼儿园当年的孩子如今已过花甲,可不老的是那份师生情,难忘的是人生学步的这片苗圃。千里,万里,跨越了世纪的沧桑波澜,跨越了人间的美满和磨难,依然心向这片被称作摇篮的校园,这群老人的步履让人感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