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化信息港|新闻|供求|民生热线|旅游|交友|天气预报|金鼎大佛|六顶山

敦化信息网

敦化信息港|敦化新闻网|敦化信息网|民生热线
当前位置: 主页 > 敦化新闻

隆国寺石碑的幸运经历

时间:2017-12-26 05:38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点击:
今年3月,杏花岭辖区内的敦化坊、长江、小枣沟和道场沟4个城中村开始整村拆除工作,涉及1022个院落、2726户住宅和13处公建,拆迁总面积52.85万平方米。该区在继

隆国寺石碑的幸运经历

石碑古槐的远处是林立的高楼

隆国寺石碑的幸运经历

贾家大院的门头保存完好

隆国寺石碑的幸运经历

    

今年3月,杏花岭辖区内的敦化坊、长江、小枣沟和道场沟4个城中村开始整村拆除工作,涉及1022个院落、2726户住宅和13处公建,拆迁总面积52.85万平方米。该区在继续推进剪子湾、耙儿沟、七府坟3个城中村安置房续建项目的同时,将同步启动敦化坊、长江、小枣沟、道场沟的安置房新建项目,总建筑面积22.6万平方米。一系列公用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同步规划,把未来生活的蓝图展现在城中村居民们的眼前。

代表文物:隆国寺石碑

太原杏花岭,一个极富古典诗意的地名,事实上杏花岭也的确有历史有故事,青砖红瓦,深宅大院,在这里有着众多遗存,甚至有的老宅古物直到今天依旧接壤人烟,有居民生活于此。但古老的同义词,可能是残缺,在不少杏花岭城中村里,时光仿佛有些停滞,现代社会的气息似乎淡了点,高楼林立只是远处的风景。杏花岭区今年全力推进的城中村改造,将伴随着教育、文化、医疗、商业、社区服务等公用服务设施,以及水电气暖、道路、停车、环卫等基础设施的同步规划。城中村转身成“城”的同时,一系列都市农业和城乡生态项目,将使广大农村更加秀丽迷人。
    隆隆改造,土木初兴,城中村幸甚,那么杏花岭城中村有没什么文物呢?

 敦化坊得名的典故

杏花岭区算是太原市的文物大区,督军府唱经楼皆名声在外,但该区有重要文物的城中村并不多,现在基本只能在敦化坊村找到一些,这是杏花岭区文物旅游局向记者介绍的情况。
    敦化坊和杏花岭的名字,都有些古韵神迹的味道,听起来像是饱学大儒的雅兴之作。《中庸》里说“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意为以道德教化使民风淳厚。有历史研究学者认为,明晋王朱棡妃谢氏死后葬于宝山(今卧虎山),设孝堂。晋王府官员、亲眷前往祭奠,所乘马匹圈养之地称马片,后演化为东马坊,因谐音逐渐演变为较为文雅的敦化坊。
    专家说专家的,老百姓说老百姓的,记者乘坐出租车时,司机师傅说得有鼻子有眼的,他说是明朝王爷家属达官贵人的看墓人,都住现今敦化坊一带,当时为求个吉利,才取的这个名字。
    各类说法比肩而立,还是史料来得正规。据道光《阳曲县志·建置图》记载,享堂东、西两侧正有地名东马坊、西马坊,又载有敦化坊村。道光时张廷所撰《隆国寺碑》云:“敦化坊村,当会城东北维,隆国寺峙其首。村人雨旸雩赛祈报于斯,力役守望约束于斯,岁以六家主其事,鸣钟集众,无敢弗至。要之以明神,平之以众议,遏邪禁暴,於国家齐民训俗之化不为无助。”

石碑倚古槐 城中村传奇

上文提到的隆国寺,原位于敦化坊村,上世纪50年代修建山西机床厂宿舍时被拆除。由于历史原因,寺内文物纷纷流失,隆国寺便成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名词,有名字留下来,没物什来佐证。隆国寺的尴尬,直到一块青石碑的出现,才算结局。
    发现的石碑,其实并没有离开隆国寺的原址,一直丢弃在敦化坊村一个垃圾堆旁,几十年无人问津。2011年,杏花岭区文物旅游局一位文物顾问在敦化坊村的一个垃圾堆内,发现一块清道光年间的石碑,碑文显示敦化坊村曾经有座古寺——隆国寺。区文物局立刻派人前往敦化坊村,将石碑带回。经过清理、拍照、拓片、校对等程序后,文物专家确认该石碑名为《重修敦化坊隆国寺碑记》,刻于清道光二年(1822年)。
    石碑为青石材质,高1.2米、宽0.7米,碑首为圆形,刻有篆书“重修隆国寺碑”,碑文均为楷书,共615字。石碑保存完好,碑文清晰,记录了清代道光元年(1765年)重修敦化坊村隆国寺的事迹。据碑文记载,隆国寺始建于明洪武九年(1376年),重修于清道光元年。碑文显示,隆国寺建有正殿1间、后殿5间、韦陀殿1间,钟鼓楼两座、东西配殿10间,寺院内保存有彩绘罗汉不计其数。
    据专家考证,这块碑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对研究太原佛教文化以及太原乡村发展,特别是东部城区敦化坊村的建设提供了实物资料。在上报国家和省、市等文物部门后,清代石碑已被安置在敦化坊村内,与一棵明代古槐树一同保护起来。
    记者在敦化坊村现场采访时,看到这块石碑和明代古槐一起得到砌台围池的“待遇”,有一圈铁栅栏拱卫保护,石碑古槐在村中央地带,旁边的平房已经拆了不少,空旷少物的背景环境,更突显了石碑在敦化坊村的特殊地位。站在记者观察的角度,石碑背后是一片拆迁瓦砾,再遥遥望去的远方是新建楼盘,石碑与楼盘,古昔和现代,恰恰好呈现在一个画面中,有趣中且带少许感慨。

近百年宅院有一间房塌了

杏花岭区文物旅游局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敦化坊村除了隆国寺石碑,还有些老宅大院,但可能已经损毁严重了。
    离石碑古槐不到百步的巷子,记者兜兜转转,想找到一点老宅大院的痕迹,赫然发现一座老宅,门头建筑完整得超乎想象,青砖墙上钉着彰显身份的牌子——太原市文物单位:敦化坊街4号民居。几乎和这块牌子同一水平线钉着另一块怪异的牌子——加工服装。
    记者在老宅门外注意到,老宅门头上雕刻的各式祥兽逼真传神,栩栩如生。门楣四周雕刻有鸳鸯荷花图,寓意和谐喜庆。住在宅子里的张女士说自己是宅院主家的儿媳,宅院主家姓贾,民国初修建的,距今九十多年,这么多年下来,宅院没有变卖过,主家一直没换,所以宅院的大致轮廓能较好地保存下来。
    走进老宅看到的情景,明显没有外面的光泽,东、南、北屋的门框被烟火熏黑,老宅里大院子变成了杂物堆放处,一堆堆生活杂物搁放在一起,能走动的空间剩不下多少,老宅的“部件”损毁严重,西屋基本塌了,剩下半面墙没倒。张女士拿出照片给记者看,20多年前家里人在西屋前拍的合影,房屋那时还完好,院子也整齐。“倒了有好几年了,也没办法修修。”张女士说。
    张女士说单凭自己家的力量对这栋老宅进行修葺是远远不够的,村里其他老宅院都倒了拆了,就自家这个还在。张女士还说,“就在你来采访前一个小时,太原市文物局还是什么单位的人刚来过,拍了好些照片,仔细看了半天,好像是要鉴定文物。”记者问文物部门工作人员都说什么了,她想了一会儿,大概意思是人家未置可否。

石碑老宅以后怎么办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