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化信息港|新闻|供求|民生热线|旅游|交友|天气预报|金鼎大佛|六顶山

敦化信息网

敦化信息港|敦化新闻网|敦化信息网|民生热线
当前位置: 主页 > 敦化新闻

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4)

时间:2011-11-17 14:41来源: 作者: 点击:
构建村容整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村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根据经济实力,对不同区位、不同地貌、不同规模的村镇,实行旧村(镇)整治、新村建设、迁村并点、生态移民建村等多种办法进行分类分步改

    构建村容整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村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根据经济实力,对不同区位、不同地貌、不同规模的村镇,实行旧村(镇)整治、新村建设、迁村并点、生态移民建村等多种办法进行分类分步改造。以村容镇貌整治为重点,从道路建设、安全用水、电力供应、清洁能源、房屋改造(路、水、电、气、房)等方面入手,进行村镇整治。按照省、市、县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大预算内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各部门、各方面资金协调和整合力度,在不改变资金用途和管理渠道的前提下,集中向村镇整治项目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集中力量办大事。本着节约的原则,充分立足现有基础进行村镇整治,防止盲目大拆大建。充分发挥农民在村镇整治中的主体作用,落实“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积极引导农民围绕直接受益的村办公益事业投工投劳。研究制定农民投工投劳突破“一事一议”上限控制的相关政策。

    ———搞好村镇建设规划。坚持“规划先行、正确引导、因地制宜、逐步建设”的方针,按照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严格控制占用耕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切实安排好生产性建筑和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讯、文教、医疗、商业、服务业等各项设施建设用地,统一规划建设新村镇。支持编制村镇规划和开展村镇治理,从实际出发制定村镇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的指导性目录,凡符合目录的项目,给予资金、实物等方面的引导和扶持。规划设计单位,为村镇编制审核规划,只收规划设计成本费;交通部门规划、设计、勘查村屯道路,只收取成本费;国土、房产部门办理有关房屋建设审批手续,减半收取本级规费;其它有关部门办理有关手续只收取工本费。按规定在税收、新征用土地防洪基金减免、用电等方面给予扶持。村、镇自来水免收水资源费。

    ———加强村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农民积极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原则,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强村镇道路、供水供热、燃气、垃圾污水及学校、医疗、文体活动、托幼、敬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和电力工程建设,提高农村供电水平。大力发展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加大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力度,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覆盖体系,加快有线电视普及率。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每个乡镇有一所政府办的卫生院,满足农民基本医疗需要,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分层负责”的工作方针,采取多元化的投资方式,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行政村水泥(沥青)路建设,搞好乡村运输线路和客运等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建管并重的原则,逐步把农村公路等公益性基础设施的管护纳入财政支持范围。启动“农村清洁能源工程”。以秸秆气化、沼气建设、风能和太阳能利用为重点,提高农村再生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水平。依法严格收取土地出让金和土地有偿使用费。对国有建设用地实行有偿使用的土地收益,按一定比例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镇整治建设用地涉及林地的,除上缴国家、省有关税费外,本县(市)留用部分50%返还给村集体,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到2010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7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0%,全省在20个县、200个乡镇、1000个村建设沼气和秸秆气化供应站,覆盖40万户。

    ———加大村容镇貌改造力度。重点做好改水、改厕、改灶、改路和清理围墙院落、清理垃圾粪便、清理边沟污泥、清理乱堆乱建工作,彻底改变村镇面貌。集中建设牧业小区,使家庭分散饲养转变为集中饲养。按照“户集、村收、乡镇处理”的方式,集中建设一批乡村垃圾处理中心,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状况。加强村屯绿化,引导农民搞好房前屋后绿化,做好街道绿化美化工作。对旧村改造中腾出的空宅地,凡有条件复垦的及时进行整理复垦;经国土部门立项并验收合格增加的农用地,按国家有关规定置换建设用地指标。鼓励零星村庄农户就近迁入本乡镇试点中心村(建制镇规划区范围除外)建房落户,跨村建房的农户在原户口所在村无住宅或拆除原住宅并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无偿收回宅基地的,新建住宅用地可享受本村村民使用集体建设用地政策。到2010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水排放达标率达到60%,村屯绿化达标3607个。

    ———突出小城镇建设。整合资源,利用现有基础,积极引导人口、产业、商贸、教育文化等要素向小城镇聚集,提高公共资源、基础设施利用率,提高承载能力和吸纳能力,形成村镇建设新格局。着力发展县城和在建制的重点镇,从财政、金融、税收和公共品投入等方面为小城镇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着力培育产业支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壮大小城镇经济实力。

    ———合理确立新村镇建设的模式与推进步骤。新村镇建设,根据东、中、西不同地理条件、气候特点、民俗及优良习惯,按四种模式推进,即农村重点中心集镇模式、城市周边农村模式、一般农村模式、边远贫困农村模式。同时,注重培育、开发建设一批具有民俗传统、风景名胜、历史文化等特色风格的知名村镇。新村镇建设总体上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06年至2007年,为启动试点阶段,在全省9个市(州),选择30个镇、100个村进行试点,探索路子,积累经验,树立样板。第二阶段,2008年至2010年,为深入实施阶段,到“十一五”期末,全省1/3的村达到新村镇建设标准。第三阶段,2011年至2020年,为全面铺开阶段,基本完成村镇建设改造任务。

  (十一)培养造就新农民。

    农民是农村的主体。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自我发展能力、伦理道德观念、思想精神风貌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和进程。要通过完善农民教育培训等制度措施,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塑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的新型农民。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把农村教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优先发展。创新管理体制,加大扶持力度,巩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积极发展幼儿教育,大力发展农村高中阶段教育,重点加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快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百强校”建校计划,每个县集中建设1所多功能示范性职业学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