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化信息港|新闻|供求|民生热线|旅游|交友|天气预报|金鼎大佛|六顶山

敦化信息网

敦化信息港|敦化新闻网|敦化信息网|民生热线
当前位置: 主页 > 敦化新闻

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

时间:2011-11-17 14:41来源: 作者: 点击: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动员和组织全省人民,凝聚各方面力量,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制定《吉林省2006—202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草案)》。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动员和组织全省人民,凝聚各方面力量,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完成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制定《吉林省2006—202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草案)》。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及基础条件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

    当前,我省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到2020年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和根本途径。有利于解决农村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突破发展的瓶颈制约和体制障碍,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有利于启动农村市场,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利于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占人口绝大多数农民的生活质量,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实现社会公平、共同富裕,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全面推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保持经济社会平衡发展,促进农村全面繁荣。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从根本上破解“三农”问题的战略决策。

    当前,我省“三农”工作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农民实际收入水平低,持续增收难度较大。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公共财政面向农村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公益设施建设滞后。农村资源环境持续恶化,村镇建设缺乏整体规划,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农民素质总体上不高,小农意识较强,自我发展能力弱。要从根本上破解这些问题,必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凝聚全社会力量,统筹城乡资源,缩小城乡、工农、区域间差别,促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基础。

    经过建国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积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总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城镇化具有较好基础,公共财政实力明显增强,基本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和能力,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较好基础。近年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惠农政策,有力地带动了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在国家的带动和支持下,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到2005年,全省人均GDP达到12000元,在全国排第14位;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04年3000元的基础上实际增长8.8%,达到3264元,在全国排第11位;粮食总产量516亿斤,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97.3%的乡镇和63.1%的行政村通水泥(沥青)路;村村通电话;农村电网改造基本完成,覆盖率达到100%;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得到进一步改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30%;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农民人均居住面积19.78平方米,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71.21元;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有了一定基础。农民消费预期发生较大变化,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十分迫切。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

    (四)202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远景目标。

    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全省实际,经过15年的奋斗,到2020年,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远景目标是:

    ———生产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农业基础设施完备,产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大幅度提高,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农业增加值在2010年基础上再翻一番;在粮食大省、畜牧业大省的基础上,建设成为农产品加工业大省和农村经济强省。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再翻一番,县乡财政实力显著增强,1/3的县(市)成为经济强县,3—5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

    ———生活宽裕。农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工农、城乡、地区之间差别明显缩小,农村全面实现小康。

    ———乡风文明。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农民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树立起崇尚文明、崇尚科学的新风尚,社会风气健康向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社会秩序良好,群众安居乐业。

    ———村容整洁。农村基础设施根本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明显改观,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得到妥善处置,农业面源污染和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平显著提高,村镇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管理民主。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水平全面提高。各项民主制度健全,党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充满活力,村民民主权利得到充分尊重,村民自治组织决策实现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制度化,农民群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五)201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

    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远景目标,关键是“十一五”期间打好基础。到2010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农业增加值达到840亿元,年递增7%;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3000亿元,年递增24.5%以上;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30∶45∶25;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550亿斤阶段性水平;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460万吨、160万吨和50万吨;形成具有鲜明特点的区域经济结构和农产品优势产业带。

    ———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50元,年递增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到2850元;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2平方米,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农村全面小康综合实现程度达到60%。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